金年会诚信至上在这艘科考船上,助力科研人员实现洋底综合观测设备布放和回收的,是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为其配套的海洋特种绳缆——凯夫拉潜标缆。它耐老化、耐海水腐蚀,强度与同直径钢缆相近,重量却只有钢缆的1/8。
如今,海丽雅特种绳缆性能已达国际领先水平,拥有1600余项专利,曾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,成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、国家海洋局绳缆指定供应商。
海丽雅集团董事长张旭明介绍说,海丽雅的前身是青岛国营花边厂,诞生于1922年,曾有同行业“江北第一家”的美誉。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,随着行业竞争加剧、订单萎缩,企业濒临破产,曾连续5个月发不出工资。先后干过织绳工、车间主任、计划科长、副厂长的张旭明,临危受命出任总经理。上任后,张旭明果断关停并转了企业名下的饭店、舞厅等9个三产小企,决定聚焦制绳制带主业找“生路”。
张旭明说起一个让她刻骨铭心的故事:有一年春节前夕,企业承接了一批出口服装100万个拉绳的订单,一根绳子卖3毛6分钱。全体职工加班加点一直干到大年三十晚上8点,才如期交货。可春节后,财务部公布的账单却显示,刨掉各类成本和原材料涨价等因素,这笔订单亏了2万元!
一次偶然的出国经历,给了她启发。早在20世纪90年代,海丽雅生产的特种绳缆就曾走出国门,在美国销售,但当时并没有被作为主攻方向。有一次到底特律出差时,张旭明看到自己企业低价出口的特种绳缆,竟然被当地代理商卖到了不敢想象的高价,她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儿,但也第一次认识到自家产品也可以这么“高大上”。
“人家买机器都是一次性买几十台,可我们是一台一台地买,当时27500元一台的机器是由员工凑的钱,赚了钱再买下一台。”张旭明回忆说,陷入困境的企业拿不到,自己为了筹措资金,还曾拿闺蜜的房子办理抵押。
特种绳缆的研发在国内是空白,国外又实行技术封锁,海丽雅虽有相关技术积累,但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。怎么办?张旭明提出了“借脑引智”的发展路子:一方面引进国内唯一的绳缆博士等专业人才,另一方面与清华大学、中国海洋大学、中科院、英国TTI绳缆研发中心等国内外院所合作,全速发力专用绳缆及相关装备的研究开发。
当时,国内使用的高端绳缆基本都采购进口产品,更别提科考船、潜水器等使用的特种绳缆了。为打破销售僵局,张旭明带人去参加广交会钢缆制作。“我们就拿着产品站在那里,只要有人到绳缆展位上去看,我们就盯着,等他和人家谈完了,我们就拿着产品跟上去推销。最初的客户,就是这样一个个积累起来的。”
后来在国内一次展会上,国家海洋局相关负责人发现了海丽雅生产的海洋绳缆,并在反复沟通和测试后投来了“橄榄枝”。自此,海丽雅转型终于找到了“对接口”,开启了全新发展阶段。
海丽雅技术中心副主任张丽东介绍,这些科研项目所用的海洋绳缆或工业绳缆,几乎每一根都是个性化定制,对于重量、性能、工艺等都有独特要求。每次一接到新项目,研发团队都是“窝”在实验室里日夜攻关,反复进行材料、压力、弹性、硬度等方面的试验。
听说,用于“天问一号”地面实验的垂挂吊索,从接到项目任务到最终研发成功,用了近3年时间,做了上万次试验,其间经历的失败不胜枚举。
在海丽雅,企业心甘情愿为创新过程中的失误买单。为了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,企业还特别设立了“董事长创新基金”,专项奖励在日常工作中勇于创新的先进个人。在海丽雅的生产车间,还有很多以工人名字命名的机器,如平安穿线器、梁波密度仪、来祥夫子盘。“只要你作出小改革小发明小创造,帮助提高了效率或质量,企业就会认可你,设备或产品就可以用你的名字来命名。”张丽东说。
凭借技术积累和沉淀,海丽雅在专业特种绳缆以及相关装备研发方面的整体技术水平,一直保持国内领先地位,创造出中国绳缆界四个“第一”: